20年来羽毛球男单技术水平有进步吗?




在知乎回答的问题,同步一下,原来的问题补充:

这里先讨论1999年以来的20年男子单打的变化。我个人结论是整体水平越来越强了,因为无论是训练水平,后勤水平,球员的身体素质,对技战术的理解和创新,我觉得整体上比20年前都有提升。但是在中羽论坛看到非常多的古墓派,他们开口闭口就是00-04时代最强,陶菲克盖德吊打现在一流选手,现在的选手技术越来越糙,杀球越来越慢,他们认为整体水平下降了。诸位怎么看?

科技推动技术进步,不仅技术,战斗力也肯定是有提升的。从羽毛球发明到现在,球鞋、球拍、线和球(稍差点)科技含量越来越高,速度越来越快。不同的速度,对应技战术的移动步法和击球手法也不断革新。

从接杀的脚带手,到手带脚,然后身体再到位,尤其是近些年的鱼跃救球使用的比例越来越多,也可见一斑。

杀球初速度,从陈文宏实验室数据493公里/小时,到2021年10月末丹麦公开赛男单1/4决赛李梓嘉杀出418 公里/小时的男单最快杀球纪录(男双比赛中的最快球速是丹麦选手柯尔丁的426公里/小时)。

不仅是速度,杀球高度也随着越来越多高个子运动员的加入提升了不少,比如前边柯尔丁、中国的李俊慧、刘宇辰、徐楠、宏伟这样的。

拒绝变化是不对的,尤其是拒绝新技术。即便是巅峰老球星回来也不敢说一直吊打新人,毕竟现在的比赛密度可比相当的邪乎,就算是单场的速度和强度也不是原来能比的。

羽毛球男单技术应用类型对比有人做过,比如《世界顶尖男单的技战术特点分析》,以及,这个

现今世界羽毛球男单技术的使用统计,挑球使用率最高。不管是防守型、进攻型、拉吊突击型、守中反击型.....一场羽毛球赛中的对抗都要体现防守、进攻、体能储备、年龄等因素的影响。整理世界顶尖单打运动员的比赛数据,从击球高度、击球点到球网的距离、上下拍之间的技术关系、得失分这几个指标来进行对比。21分制之下,挑球和搓放网的前场技术占有了极重要地位。增加的挑球以推挑为主,给了对手进攻机会但有高度控制,反而限制对手大力进攻,所以平均球速慢是正常的。
图片中5位世界优秀男单(Momota, Chen Long, Shi YQ, Axelson,Zhou TC)在重大比赛中挑球和搓放技术的使用比例都很高,挑球使用的比例最高。比赛中的进攻优势一般都从前场造成,前场技术中挑球和搓放技术有决定性作用,另外每球得分制也决定了挑球是相对比较不容易丢分又可以限制对手的过度性技术。

以上数据中挑球比例 石宇奇(30.1%)>湛龙(28.9%)> 安赛龙(27.7%)> 周天成(26.8%)> 桃田(23.3%),即便是比例最低的桃田也要比四大天王中挑球比例最高的林丹(22.91%)还要高。

从挑、平高、档、抽、杀等等,高使用率的组合来看,速度也是越来越快,弧度是越来越平,在这么平的弧度下不可能有那么多重杀,所以杀球越来越慢成立,但不是说技术越来越差,而是人家根本不给你重杀的机会。

时势造英雄,技术也是要人用的,离开了人谈技术没有意义。现有的个人条件、规则框架和战术体系,决定了在场上选择哪样的技术,这不是技术本身进不进步的问题。换成篮球,就是乔丹、科比和詹姆斯的对比,不说了,乔丹就是篮球界永远的神。也有可能在我们生命的长度里,林丹就是羽毛球界永远的神。

新器材、新规则和新的赛制,都会对体育运动产生新的影响。同样是体育 ,从百米这个项目上来套用一下反方观点就是——成绩越来越快技术越来越差——我是没法说这样的话。

人类社会总是要进步的,每个时代,新人都是站在老人肩膀上的,他们的起点更高,现成的安全现成的技术体系现成的训练和恢复机制,新生儿的身体条件越来越好,平均身高增长、腿更长、爆发力更好……博尔特不NB么。

成绩总是要用来打破的,暂时没打破,是时运而已,不是技术体系本身的问题。至于争论,是永远不会消失的,为什么一定要让人家同意自己的观点呢?




知识≠技术。 学球直接加微信号:adminton 微信公众号:大众羽毛球技术 今日头条、西瓜视频、微信视频号、知乎专栏、抖音、快手、小红书、B站和腾讯视频请直接搜索:羽毛球技术。

评论

hot this month

羽毛球比赛现场裁判终极指南(有错误/会更新)

2023世界羽联全年观赛指南

2023年马来西亚羽毛球公开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