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

目前显示的是 六月, 2022的博文

终身运动:认真对待羽毛球必读

​每个人都应该有一项陪伴自 己终生的体育运动,除了 缓解长时间脑力劳动的疲劳和久坐带来的肩颈压力,还可以提高精力水平,延缓衰老, 改善生活质量。 解决问题的前提是不产生新问题,很多人为了健康选择羽毛球,却落下个受伤离场的结果也令人惋惜。 如何正确开展一项运动 ,用什么心态循序渐进练习和提高。不知道如何选择教练和培训班的朋友也可以看看。 报班学球真有用吗? 当然!这 是新手最划算的途径—— 合格的教练 能清楚了解你的水平,需要提高的身体素质并设置合理的训练计划。而不只是仅仅课上教你俩小时。 选教练要注意 教学水平≠对抗水平 ,学到手的才是技能。 报班学球一年半载,一个月,4~8次课 加上平时打有30小时左右。 为什么感觉进步不大或没进步? 先搞清楚一些问题: 除了上课时候练球,其它时间训练吗? 步伐、挥拍、专项力量和专项体能这些,有练吗? 有人说不是专业的整那么正式干吗?我就快乐羽毛球。 你打羽毛球是为了什么? 不是健康快乐吗?错着来受伤了还咋快乐 ! !还有人说,你这么认真,最后不还是受伤了吗?这个我不反驳,的确超出了限度。虽然明知不可为,但 人 会 做些傻事 , 当断不断必受其乱。 不热爱的,还能叫爱好吗?花钱不好好练, 打赏我好不好。 一节课2~3小时,教练除了纠正每个人的错误动作,就是在示范,每个动作充其量也就两三组,百十来个。 入门期间,动作正确和熟练最重要,能不能打准球和落点别太纠结。 重复练习是培训最重要的内容, 也是提升动作速度的 基础 之一, 理解了得坚持 训练 。即使国家队,也要每天不厌其烦的重复练基础。包括力量、挥拍和步法这些 无球练 习 …… 基本练习过程: 理解 -> 练 -> 偶尔动作正确 -> 找正确感觉 -> 再练习 -> 动作正确率提高 -> 巩固练习 …… 提升速度 …… -> 再练习 -> 提升动作合理性再练…… 郑重告诫练得少打得多的新手朋友: “上课俩小时,一场就破功” ,初步定型的动作,在几秒的被 动局面下就会土崩瓦解。错误动作又回来辣! 不要抱太大幻想,熟练工种需要时间磨练,理解了不等于会了。 入门期要熬得住, 即便对抗,也要以动作正确舒展为前提,基本上就是前后移动的步法、网前球和高远球的处理。 建议找水平高一些的陪练给你喂球,这对高手自...

羽毛球运动与伤病成因(13000字慎入)

主讲 杨玉 是前国字号短跑运动员,最好成绩是全国第二。原上海室内200米记录保持者,1997年退役后在上海体能协会、NSCA大中华区讲师,给一些青少年运动员教练员做体能培训(上海百人计划),也带一些运动员,包括羽毛球运动员,做一些体能训练;08年开始帮助一些企业做运动对于健康促进方面的工作,比如耐克、樱桃、微软和腾讯等等 (个人介绍不一定100%准确,没搜到,有认识的朋友欢迎更正)。 培训背景 中国目前业余培训环境很火热,跟过去差别非常大,但教练员对训练当中操作和安全意识的平均认知水平相对薄弱。 这个培训给出了一些案例,可以帮大家重新建立相对比较前沿的运动健康和安全方面的一些认知,在日常工作当中起到对自身的保护作用。 业余羽毛球爱好者看看也会受益匪浅,尤其是没有耐心或不方便看视频的朋友。 一万多字整理、概括、补充最后形成的课堂笔记,麻烦转载的时候给我留个链接,整理起来真的很累。   随着公民的法律意识越来越强,运动损伤诉讼案例逐年增加,从这个角度来讲,教练员处置不专业或本身一些错误导致损伤是可以纳入刑事案件里的。 羽毛球运动宏观伤病成因 内因 其实走路也是运动,崴脚属于运动损伤;从专项概念讲不同运动的技术动作和比赛本身特性,都会带来一些伤害,足球有足球的伤害、篮球有篮球的伤害。比如篮球是全球崴脚概率、脑震荡和骨折风险最高的运动。很多其它项目的运动员是不允许打篮球的,容易造成踝关节损伤。但足球可以。 运动本身伤害源自不可抗力,做任何动作,肌肉、肌腱、韧带都会被拉扯,这本身就不可预估。比如以今天的身体状态(肌肉刚性、韧带强度)碰到的对手,自身刚性成分是不是能抵抗住这种拉力是未知的。 其次的不可预测性是对手的发挥,羽毛球是开放型运动——行为不受自己主观控制,要受对手影响而改变,这种不可预估性,也会导致运动损伤。 篮球、足球、橄榄球还有冲撞,羽毛球因为对手假动作欺骗会产生各种问题,比如一个假动作对方跟腱断了,虽然也蛮内疚,但是有些时候这种华丽的技巧情不自禁的就会流露出来,尤其是业余选手。一旦进入竞技状态,就会想尽办法把自己表演到最佳状态,因为竞技体育本身就是更高更快更强的项目。 外因 内在的因素比较难改变,所以我们希望通过一些外在因素的认知和准备来尽可能的降低内在因素不可抗力的这个部分。比如 热身 。 业余选手经常不热身的,迫不及待上来就打,上去之后就不下场,四个人...